李惠利故居陈列提升工程收尾 防雷设备、老物件捐赠纷至沓来

作者:时尚 来源:时尚 浏览: 【】 发布时间:2025-08-02 12:05:33 评论数:

捐赠仪式现场。李惠利故列提雷设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银凤 实习生 应宁怡 通讯员 陈燕

  今天(7月30日),居陈捐赠李惠利故居防雷设备捐赠仪式在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举办。升工记者了解到,程收李惠利故居陈列馆近期还陆续收到了多批珍贵老物件捐赠。尾防物件

  科技护航:无源等离子抗雷设备落户故居

  捐赠仪式上,备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无源等离子抗雷技术的纷至创新性。该技术颠覆了传统“引雷入地”的李惠利故列提雷设防雷模式,通过提前破坏雷击形成的居陈捐赠“导火索”,实现主动预防。升工其无高热、程收无剧烈放电的尾防物件特点,尤其适合古建筑保护,备老既避免安装过程对建筑的纷至破坏,也不会给古建筑带来额外负担。李惠利故列提雷设

励小捷参观李惠利故居。

  在李惠利故居参观时,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励小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也将为全国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宁波经验’。”

  历史回响:老物件讲述李惠利与家乡的深情

  记者了解到,随着陈列布展工程接近尾声,李惠利故居近期迎来多批具有纪念意义的捐赠品。

  比如,李惠利医院捐赠的心脏手术器械和院徽、李惠利中学首任校长董五川与该小学原校长伊阳捐赠的英纳格手表,以及30年前的中学作业本,生动展现了李惠利捐资兴学的深远影响。

  志愿者捐赠的华明行开表器、上世纪40年代上海华明利记钟表行发票及上世纪50年代香港华明行日历信封,再现了李惠利“钟表大王”的创业历程。

市民朱永礽捐赠沈元发书法折扇。

  市民朱永礽捐赠的沈元发书法折扇,题有“惠利乡井 造福桑梓”,成为李惠利捐资助学的珍贵物证。

  故居新生:从迁建保护到文化驿站

  李惠利故居始建于民国,历经粮仓、维修、迁建等阶段,2019年完成迁建后于2023年开放,并打造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驿站。

李惠利故居。

  2025年,李惠利故居开展陈列布展提升工程。此次防雷设备的引入与老物件的充实,不仅提升了故居的预防性保护能力,更通过实物与科技的结合,让历史故事可触可感。

编辑: 陈捷纠错:[email protected]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 记者直击防台一线

    记者直击防台一线

  • 台风影响稍弱 他们就“铺”满了全城

    台风影响稍弱 他们就“铺”满了全城

  • 放心!宁波“菜篮子”量足价稳

    放心!宁波“菜篮子”量足价稳

  • 千年它山堰再现“江水漫堰”景象

    千年它山堰再现“江水漫堰”景象

  • 精确定位神经元?中国团队绘出大脑“星系图”

    精确定位神经元?中国团队绘出大脑“星系图”

  • 北京大哥用铲车救出80多名被困群众

    北京大哥用铲车救出80多名被困群众

  • 专坑爸妈!“免费领鸡蛋”骗局曝光

    专坑爸妈!“免费领鸡蛋”骗局曝光

中国宁波网首页 新闻中心首页

甬派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本地看点
  • 今年提振和扩大消费与"我"有啥关系?
  • 滑雪场、游泳馆…宁波又一座体育中心将开建
  • 宁波"菜篮子"量足价稳"小开渔"时间延迟
  • 宁波市区这些公交线路临时停运改道
  • 宁波涉海涉山涉水景区关停 公共文化场馆闭馆
  • 收藏!宁波20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联系方式公布
明州论坛/甬城晨笔
  • 用行动诠释薪火相传的爱国心桑梓情
  • 有感于游本昌的“还不够”
  • “日托班”养老模式值得借鉴
  • 群众性体育赛事大有可为
  • 城市精神的又一次集中绽放
  • “篮球+”为赛事经济添动能
  • 会“整活”整火了体育赛
  • 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体育嘉年华
  • 分工

    分工

  • 可循环快递包装

    可循环快递包装

茶座/文摘
  • 哲 明:健身带来“十个不”
  • 梅会林:守好那口“井”
  • 徐健:讲究和将就
  • 沈建国:以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宁波城市文化软实力
  • 董煜: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郭为禄:作风顽疾的深层病灶
  • 蔡昉:主动引导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方向
  • 胡颖廉:凝聚合力持续改善消费环境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看天下 看宁波

李惠利故居陈列提升工程收尾 防雷设备、老物件捐赠纷至沓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7-30 20:26:00

捐赠仪式现场。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银凤 实习生 应宁怡 通讯员 陈燕

  今天(7月30日),李惠利故居防雷设备捐赠仪式在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举办。记者了解到,李惠利故居陈列馆近期还陆续收到了多批珍贵老物件捐赠。

  科技护航:无源等离子抗雷设备落户故居

  捐赠仪式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无源等离子抗雷技术的创新性。该技术颠覆了传统“引雷入地”的防雷模式,通过提前破坏雷击形成的“导火索”,实现主动预防。其无高热、无剧烈放电的特点,尤其适合古建筑保护,既避免安装过程对建筑的破坏,也不会给古建筑带来额外负担。

励小捷参观李惠利故居。

  在李惠利故居参观时,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励小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也将为全国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宁波经验’。”

  历史回响:老物件讲述李惠利与家乡的深情

  记者了解到,随着陈列布展工程接近尾声,李惠利故居近期迎来多批具有纪念意义的捐赠品。

  比如,李惠利医院捐赠的心脏手术器械和院徽、李惠利中学首任校长董五川与该小学原校长伊阳捐赠的英纳格手表,以及30年前的中学作业本,生动展现了李惠利捐资兴学的深远影响。

  志愿者捐赠的华明行开表器、上世纪40年代上海华明利记钟表行发票及上世纪50年代香港华明行日历信封,再现了李惠利“钟表大王”的创业历程。

市民朱永礽捐赠沈元发书法折扇。

  市民朱永礽捐赠的沈元发书法折扇,题有“惠利乡井 造福桑梓”,成为李惠利捐资助学的珍贵物证。

  故居新生:从迁建保护到文化驿站

  李惠利故居始建于民国,历经粮仓、维修、迁建等阶段,2019年完成迁建后于2023年开放,并打造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驿站。

李惠利故居。

  2025年,李惠利故居开展陈列布展提升工程。此次防雷设备的引入与老物件的充实,不仅提升了故居的预防性保护能力,更通过实物与科技的结合,让历史故事可触可感。

编辑: 陈捷

纠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