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4:47:39 来源:以铢称镒网 作者:休闲
6月以来,单日A股IPO受理明显提速——Choice数据显示,受理受理今年上半年,明显A股共有178家企业获IPO受理。提速其中,单日6月受理量占比超八成,受理受理达151家;6月30日受理41家,明显创下年内单日受理纪录。提速
申报受理的单日启动与提速,被视为IPO转暖的受理受理重要信号。那么,明显沪深京三市IPO受理情况如何,提速又呈现哪些特点?
为何涌向北交所?
从拟上市板块分布来看,单日北交所IPO受理量占比超六成,受理受理已成为企业上市的明显“主通道”。
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完成北交所IPO企业数分别为76家、22家、6家。
业内投行人士认为,形成北交所集中受理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北交所今年持续扩容,此前大幅撤回或观望中的企业,因沪深交易所政策趋紧且短期放松无望,而转向近一两年活跃度高、市值效应和流动性较好的北交所;
另一方面,每年6月、12月是申报高峰期。若今年6月底前不申报,以2022年至2024年报表为报告期的招股书数据会失效,为避免申报计划拖延,企业也会扎堆冲击受理。
此外,从2024年沪深京三市IPO企业通关时长来看,从受理到上市,北交所平均用时339天,沪深两市主板464天,科创板618天,创业板784天。
一些前期无缘上市的企业,正在重整旗鼓向A股发起二次冲击,并将目光投向北交所。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规范成长后到北交所上市(北交所与新三板创新层有着联动机制,允许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后直接申请上市,无需额外辅导期)。
目前,已有83家甬企在新三板挂牌。
据全国股转公司(即新三板运营主体)公示,2025年第三批调入创新层的挂牌公司共计167家,数量创下年内新高。
其中,有22家是属于二次挂牌(即此前曾申请从新三板摘牌),还有18家是从沪深转道拟在北交所IPO的企业,如中健康桥、康美特、宁波艾克姆、觅睿科技等均为“老面孔”。
IPO受理端“开闸”
近两年,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A股IPO通道整体收窄。
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共迎来312只新股;而2024年不足百家;2024年前5个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企业数为零,全年仅有68家。
经历近一年的“冷静期”后,今年5月下旬,IPO受理再度“开闸”。尤其是北交所,受理数量显著增加。
2025上半年,A股各证券市场IPO受理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北交所IPO受理企业达115家,占比64.97%;科创板、创业板受理量均为21家,各占11.86%;深市主板受理11家,占比6.21%;沪市主板受理9家,占比5.08%。
截至目前,宁波辖区共受理8家,除健信超导、能之光已问询外,其他6家(永励精密、艾克姆、隆源股份、丰沃股份、惠康科技、耀泰股份)都在最近一个月内受理,且其中4家为北交所IPO。
与此同时,IPO“撤单潮”也明显“降温”。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三大交易所共有70单IPO主动撤回。而去年同期仅深交所就有125单IPO主动撤回。
综合多家受访券商与业内人士的反馈,监管层频吹“暖风”,是今年A股IPO市场回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允许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优化审核流程,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包容性;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消费企业持开放态度等。
这些信号,使得相关企业更有信心和动力推进上市工作。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开闸不等于放水”。前两年市场太“冷”了,目前只是温和回升,发行端仍是慢热状态。
IPO企业业绩“超标”
近年来,A股IPO市场侧重方向愈发明晰,即主板更看重大市值与行业龙头地位;科创板、创业板聚焦硬科技与强创新属性。
今年以来,上交所共受理30家企业IPO申请,其中科创板占比超七成,涵盖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独角兽”、行业“排头兵”(小巨人)企业。
而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A股主阵地,球馆电缆、新芝生物、舜宇精工等上市企业以“小而美”著称。
2025年以来,北交所在IPO受理量领跑的同时,上市门槛也提高——北交所设立之初,净利润2500万元左右的企业居多,4000万元已属较优水平。
目前,已上市的268家北交所企业中,2024年净利润超4000万元有119家,占比44.40%。
从北交所近期受理的115家企业来看,2024年最低净利润(传美讯)也达4011万元。
按照新“国九条”的IPO标准,净利润达1亿元即符合主板上市要求。
上述获得北交所受理的企业中,2024年净利润超1亿元的多达37家,占比超三成。其中,乔路铭净利润最高,达4.17亿元。
2025上半年部分北交所IPO受理企业研发情况。
不仅如此,2025年,北交所明确将企业创新性作为核心审核标准,要求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低于3%,平均研发投入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或复合增长率超10%,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需达1500万元以上。
Choice数据显示,已获北交所IPO受理企业中,满足上述指标的企业占比超七成,多达84家。
这些企业近三年平均研发金额为3157.19万元,有36家近三年平均研发金额超3000万元,其中天康制药达1.57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均值为5.7%,天康制药、美康股份、百英生物、维琪科技等连续三年高于10%。
水涨船高的还有募资规模。Choice数据显示,已登陆北交所企业募资金额均值为2.83亿元,中位数为2亿元。而目前获受理企业中,预计首发募资金额均值为3.94亿元,108家超2亿元。
德勤中国指出,预计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的表现将与上半年相似。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未来A股市场将逐步活跃,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表现将尤为明显。这也让市场对A股2025年“下半场”有了更多期待。
记者张恒
编辑: 杨丹纠错:[email protected]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40辆新车整装待发!宁波轨道交通7号线试运行火热进行中
蔺草水稻轮作忙
一锤一火六十年 老街里的铁匠人生
灵感来了直接写在餐巾纸上 他用40首"情歌"告白宁波
被北科大录取后 他决定去送外卖
中国海警位中国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执法巡查
8370笔!宁波这位老师用一幅画让毕业季不留遗憾
甬派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本地看点怠工
福兮祸兮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看天下 看宁波单日受理41家!A股IPO受理明显提速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7-04 06:47:00
6月以来,A股IPO受理明显提速——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共有178家企业获IPO受理。其中,6月受理量占比超八成,达151家;6月30日受理41家,创下年内单日受理纪录。
申报受理的启动与提速,被视为IPO转暖的重要信号。那么,沪深京三市IPO受理情况如何,又呈现哪些特点?
为何涌向北交所?
从拟上市板块分布来看,北交所IPO受理量占比超六成,已成为企业上市的“主通道”。
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完成北交所IPO企业数分别为76家、22家、6家。
业内投行人士认为,形成北交所集中受理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北交所今年持续扩容,此前大幅撤回或观望中的企业,因沪深交易所政策趋紧且短期放松无望,而转向近一两年活跃度高、市值效应和流动性较好的北交所;
另一方面,每年6月、12月是申报高峰期。若今年6月底前不申报,以2022年至2024年报表为报告期的招股书数据会失效,为避免申报计划拖延,企业也会扎堆冲击受理。
此外,从2024年沪深京三市IPO企业通关时长来看,从受理到上市,北交所平均用时339天,沪深两市主板464天,科创板618天,创业板784天。
一些前期无缘上市的企业,正在重整旗鼓向A股发起二次冲击,并将目光投向北交所。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规范成长后到北交所上市(北交所与新三板创新层有着联动机制,允许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后直接申请上市,无需额外辅导期)。
目前,已有83家甬企在新三板挂牌。
据全国股转公司(即新三板运营主体)公示,2025年第三批调入创新层的挂牌公司共计167家,数量创下年内新高。
其中,有22家是属于二次挂牌(即此前曾申请从新三板摘牌),还有18家是从沪深转道拟在北交所IPO的企业,如中健康桥、康美特、宁波艾克姆、觅睿科技等均为“老面孔”。
IPO受理端“开闸”
近两年,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A股IPO通道整体收窄。
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共迎来312只新股;而2024年不足百家;2024年前5个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企业数为零,全年仅有68家。
经历近一年的“冷静期”后,今年5月下旬,IPO受理再度“开闸”。尤其是北交所,受理数量显著增加。
2025上半年,A股各证券市场IPO受理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北交所IPO受理企业达115家,占比64.97%;科创板、创业板受理量均为21家,各占11.86%;深市主板受理11家,占比6.21%;沪市主板受理9家,占比5.08%。
截至目前,宁波辖区共受理8家,除健信超导、能之光已问询外,其他6家(永励精密、艾克姆、隆源股份、丰沃股份、惠康科技、耀泰股份)都在最近一个月内受理,且其中4家为北交所IPO。
与此同时,IPO“撤单潮”也明显“降温”。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三大交易所共有70单IPO主动撤回。而去年同期仅深交所就有125单IPO主动撤回。
综合多家受访券商与业内人士的反馈,监管层频吹“暖风”,是今年A股IPO市场回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允许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优化审核流程,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包容性;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消费企业持开放态度等。
这些信号,使得相关企业更有信心和动力推进上市工作。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开闸不等于放水”。前两年市场太“冷”了,目前只是温和回升,发行端仍是慢热状态。
IPO企业业绩“超标”
近年来,A股IPO市场侧重方向愈发明晰,即主板更看重大市值与行业龙头地位;科创板、创业板聚焦硬科技与强创新属性。
今年以来,上交所共受理30家企业IPO申请,其中科创板占比超七成,涵盖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独角兽”、行业“排头兵”(小巨人)企业。
而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A股主阵地,球馆电缆、新芝生物、舜宇精工等上市企业以“小而美”著称。
2025年以来,北交所在IPO受理量领跑的同时,上市门槛也提高——北交所设立之初,净利润2500万元左右的企业居多,4000万元已属较优水平。
目前,已上市的268家北交所企业中,2024年净利润超4000万元有119家,占比44.40%。
从北交所近期受理的115家企业来看,2024年最低净利润(传美讯)也达4011万元。
按照新“国九条”的IPO标准,净利润达1亿元即符合主板上市要求。
上述获得北交所受理的企业中,2024年净利润超1亿元的多达37家,占比超三成。其中,乔路铭净利润最高,达4.17亿元。
2025上半年部分北交所IPO受理企业研发情况。
不仅如此,2025年,北交所明确将企业创新性作为核心审核标准,要求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低于3%,平均研发投入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或复合增长率超10%,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需达1500万元以上。
Choice数据显示,已获北交所IPO受理企业中,满足上述指标的企业占比超七成,多达84家。
这些企业近三年平均研发金额为3157.19万元,有36家近三年平均研发金额超3000万元,其中天康制药达1.57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均值为5.7%,天康制药、美康股份、百英生物、维琪科技等连续三年高于10%。
水涨船高的还有募资规模。Choice数据显示,已登陆北交所企业募资金额均值为2.83亿元,中位数为2亿元。而目前获受理企业中,预计首发募资金额均值为3.94亿元,108家超2亿元。
德勤中国指出,预计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的表现将与上半年相似。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未来A股市场将逐步活跃,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表现将尤为明显。这也让市场对A股2025年“下半场”有了更多期待。
记者张恒
编辑: 杨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