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甬派客户端记者 李睿清 史米可 陈驰
“这里是小候鸟被爱包围的童年”。推开门,夏令看着黑板上这几个稚嫩的营志愿者严妍粉笔字和“歪歪扭扭”的“签名”,严妍娜的娜宁眼泪在眼眶里不自觉地打转。昨日下午2时,清凉顶着35℃的小候鸟高温,她从城南来到城北,夏令步履匆匆走进甬江实验学校,营志愿者严妍准备为“小候鸟”夏令营的娜宁孩子上暑假的最后一堂美术课。
眼中有泪,清凉心下欢喜。小候鸟严妍娜没想到,夏令这群“小候鸟”以这样的营志愿者严妍方式和她道别。

“小候鸟”与严老师的娜宁合照。史米可/供
来自衢州的清凉严妍娜,小时候曾有在宁波过暑假的经历。当时父母在江北甬江街道务工,因忙于工作而顾不上她。2007年,在出租屋“独守空房”的她走进了梅堰社区“小候鸟”夏令营。
酷暑中的清凉,是被关照与理解的温暖。“每个暑假,和其他小伙伴在空调房里学知识,在志愿者带领下给环卫工人送西瓜、参观宁大校园、体验职业角色……那时只觉得开心,如今才懂是宁波给了我‘阅历’和‘陪伴’。”严妍娜说。
2017年,宁波全市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上的天数,比常年同期多15天。酷暑中,宁波日报旗下甬派客户端发起“清凉一座城”公益众筹行动,各级工会、爱心企业和市民纷纷参与,“清凉驿站”超过3000个。从一杯凉茶起步,这份席卷全城的清凉逐步拓展至爱心义诊、暑托班等服务。
2018年,还在上大学的严妍娜成为“清凉一座城”活动的一名志愿老师,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小候鸟”的夏天。“我接受过宁波的帮助,现在想将这份清凉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已是一名幼教的严妍娜说。这些年,她带领一批批“小候鸟”读书、绘画、体验社会。
“我喜欢这里,喜欢宁波的夏令营,更喜欢这里的老师!”来自安徽的“小候鸟”余净伊说,这是她第四年参加“小候鸟”夏令营,在这里她交到了新朋友,也学到了新知识,“爸妈都说我在这里变得更开朗了,未来我想一直参与这个活动。”
“我从小便感受到宁波这座城的温度,‘清凉一座城’更让我看见了宁波对劳动者的敬意、对‘小候鸟’的关爱。”严妍娜说,“我会做好志愿者,让更多的‘小候鸟’感受夏日的清凉。”
记者手记:
八个年头,足以让一个孩子长大,也能让一座城变得更温柔。我们记录的不只是一个女孩的成长,更是一个城市如何以“清凉”为名,守护劳动者、滋养心灵、传递希望。愿这份“清凉”继续流淌,愿更多的人成为“清凉”的传递者。
编辑: 应波纠错:[email protected]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跨港区及甬江特大桥三大索塔上横梁浇筑收官 冲刺封顶
海面下65米!探访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施工现场
3D壁画+百年银杏 宁波这个"童话村"惊艳夏日时光
总制片人揭秘《浪浪山小妖怪》爆火背后
太美了!苏州荷花市集开张 热闹又浪漫
女童头上插刀系妈妈不慎刺入 警方认定系意外事件
美乌总统会谈在即 欧洲为何急于参与?

甬派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本地看点-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学院在甬揭牌
- 主场即将开赛!60秒解锁"浙BA"宁波队全阵容
- 方寸之间阅见千年 鄞州"一平米博物馆"频出圈
- 宁波舟山港新增一海铁联运货运专列
- 从"小候鸟"到志愿者 严妍娜与宁波的清凉之约
- 三伏收官 高温继续加码!宁波还要热几天?
-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 谨防“四不两直”偏离初心
- “汤辉式”干部可休矣
- “浙BA”火了,得给“低门票”记上一大功
- 以阳光管理守护小区共有资产
- 以文旅融合促传统渔业转型
- “文化赋能”的一次真切展示
- 以乡村小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
拆垫
生金
- 文 川:当亲情遭遇“绑架”
- 哲 明:健身带来“十个不”
- 梅会林:守好那口“井”
- 徐健:讲究和将就
- 张文显:“数字法治”的三个基本面向
- 胡 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 孙学工:预期管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 董煜: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看天下 看宁波从“小候鸟”到夏令营志愿者 严妍娜与宁波的清凉之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8-18 21:21: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李睿清 史米可 陈驰
“这里是被爱包围的童年”。推开门,看着黑板上这几个稚嫩的粉笔字和“歪歪扭扭”的“签名”,严妍娜的眼泪在眼眶里不自觉地打转。昨日下午2时,顶着35℃的高温,她从城南来到城北,步履匆匆走进甬江实验学校,准备为“小候鸟”夏令营的孩子上暑假的最后一堂美术课。
眼中有泪,心下欢喜。严妍娜没想到,这群“小候鸟”以这样的方式和她道别。

“小候鸟”与严老师的合照。史米可/供
来自衢州的严妍娜,小时候曾有在宁波过暑假的经历。当时父母在江北甬江街道务工,因忙于工作而顾不上她。2007年,在出租屋“独守空房”的她走进了梅堰社区“小候鸟”夏令营。
酷暑中的清凉,是被关照与理解的温暖。“每个暑假,和其他小伙伴在空调房里学知识,在志愿者带领下给环卫工人送西瓜、参观宁大校园、体验职业角色……那时只觉得开心,如今才懂是宁波给了我‘阅历’和‘陪伴’。”严妍娜说。
2017年,宁波全市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上的天数,比常年同期多15天。酷暑中,宁波日报旗下甬派客户端发起“清凉一座城”公益众筹行动,各级工会、爱心企业和市民纷纷参与,“清凉驿站”超过3000个。从一杯凉茶起步,这份席卷全城的清凉逐步拓展至爱心义诊、暑托班等服务。
2018年,还在上大学的严妍娜成为“清凉一座城”活动的一名志愿老师,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小候鸟”的夏天。“我接受过宁波的帮助,现在想将这份清凉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已是一名幼教的严妍娜说。这些年,她带领一批批“小候鸟”读书、绘画、体验社会。
“我喜欢这里,喜欢宁波的夏令营,更喜欢这里的老师!”来自安徽的“小候鸟”余净伊说,这是她第四年参加“小候鸟”夏令营,在这里她交到了新朋友,也学到了新知识,“爸妈都说我在这里变得更开朗了,未来我想一直参与这个活动。”
“我从小便感受到宁波这座城的温度,‘清凉一座城’更让我看见了宁波对劳动者的敬意、对‘小候鸟’的关爱。”严妍娜说,“我会做好志愿者,让更多的‘小候鸟’感受夏日的清凉。”
记者手记:
八个年头,足以让一个孩子长大,也能让一座城变得更温柔。我们记录的不只是一个女孩的成长,更是一个城市如何以“清凉”为名,守护劳动者、滋养心灵、传递希望。愿这份“清凉”继续流淌,愿更多的人成为“清凉”的传递者。
编辑: 应波